4月3日,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霍太英赴淄博市,就省淄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淄博市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调研。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张金智,省生态环境厅监测处、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淄博市生态环境局、省淄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及周村区负责同志等参加调研。
霍太英一行到周村区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中心察看了实验室,现场看望监测工作人员并与监测人员互动交流;到淄博市生态环境质量控制服务中心现场了解淄博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运行和在线监测数据的应用情况;到省淄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了解监测工作和仪器设备配备使用情况,看望慰问一线监测人员;到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烯烃厂等重点企业了解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及在线监测设备运行和质控开展情况;在省淄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淄博市生态环境局、省淄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汇报。霍太英对省淄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服务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淄博市利用生态环境监测智慧系统开展精准科学环境监管的做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霍太英指出,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全省各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服务意识,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的支撑、引领、服务作用,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基础,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好务,努力将生态环境监测队伍锤炼打造成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先锋队。一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各市生态环境局和驻市中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基础工作做实做好,明晰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划分并落实到位,切实保障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二要强化统筹协调,加快建立生态环境监测大格局。各市生态环境局、省驻市中心要紧紧围绕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动沟通、密切配合,统筹区县监测机构、市相关部门监测(检测)机构、社会化监测服务机构、企业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力量,强化大协同意识,最大限度实现生态环境监测资源共享、数据共享,集约支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三要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进一步提高监测业务能力和水平。各驻市中心要以党建为统领,坚持党建与监测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业务工作开展;要在监测技术、质量保证、人才培育、科研创新、文化养成、制度建设等6个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加快将驻市中心打造成为技术中心、质控中心、数据分析中心、研究中心、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应急保障中心。各市要进一步加强县(市、区)监测机构能力建设,着力在人员配置、培训和监测设备保障上下更大力气,切实满足当地执法监测、应急监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霍太英强调,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切实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推动、优化、倒逼、服务的作用,在节能降耗减排上,帮助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服好务。对重点排污单位既要强化监管,又要精准帮扶。生态环境部门要送技术、送标准、送法规进企业,帮助重点排污单位不断攻克污染防治难关,提高污染治理设施和在线监测设备的运行管理水平,确保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确保在线监测数据真实可靠,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排放总量逐步减少,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