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合肥5月18日电(记者 侯倩倩)初夏的安徽马鞍山薛家洼生态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一江碧水荡漾着微波,这个曾经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已经成为马鞍山市的城市生态客厅。5月17日,“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主题采访团走进马鞍山,探寻这座城市如何将昔日的“脏乱差”变为如今的“美如画”。
雨中的薛家洼生态园。中国青年网记者 侯倩倩 摄
马鞍山市地处安徽东部,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城市。因钢设市的马鞍山产业结构重,工业比重高,长江东岸长期“临江不见江、临水不亲水”,污染点位众多。如何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曾是挡在这座工业城市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关。
2018年,马鞍山市找准“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目标定位,决定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确保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减。以长江东岸薛家洼地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作为突破口,马鞍山全面开启了长江东岸23公里区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共整治“散乱污”企业759家,拆除非法码头153个、船舶修造企业34家,关搬畜禽养殖场497家,关闭退出矿山32座,1393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全市10个国控断面水质和3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持续稳定达标。
此外,马鞍山还完成了岸线修复、生态复绿、补绿增绿等系统工程,在薛家洼区域建设了临江观景平台、游园步道、公厕、停车场、亮化和监控系统等辅助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休闲场所。在一系列举措的强力推进下,23公里长江东岸面貌焕然一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得以重现,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也显著提升。
长江大保护成效突出,环境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如今的马鞍山已建成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曾经的一个个生态伤疤逐渐修复痊愈,蝶变为生态花园。
环境与生活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或《环境与生活》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环境与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境与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境与生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良内容举报/投诉 电话:010-87926684 邮箱:hjysh001@163.com @环境与生活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913室
杂志出版许可证:京期字第2637号 备案号:京ICP20200471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576号